
日前,烟台市科协、烟台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烟台山医院联合举办以“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智慧医疗创新一体化”为主题的烟台科学大讲堂,烟台市科协党组成员、副调研员李洪山,烟台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杨林海,英国骨科专家Kerry Acton,以及来自北京、湖南、新疆、山东等地的近百位专家围绕智慧医疗、骨科手术机器人、3D打印与临床应用等内容展开学术研讨。同期,烟台山医院3D打印技术骨科临床实验中心揭牌成立。

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满足个性化定制,它能实现“想要什么就能生产什么”的要求,让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尤其是骨科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借助这一技术,可以打印手术预演模型,这种技术方案主要用于高难度的手术,术前演练可以让大夫更加准确地进行手术,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还可以打印可用于替换人体骨骼的钛合金“骨骼”,与传统的金属“骨骼”相比,3D打印的“骨骼”不但尺寸精确,而且带有可供骨头长入的孔隙,相邻骨头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进入孔隙,使真骨与假骨之间牢固地结成一体,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期;同样可以满足假肢制作的需求,3D打印机可以解决个性化制造的问题,降低成本,满足个体化差异;借助3D打印技术还可打印多孔可降解支架材料、再复合细胞和生长因子等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产品,也可以直接层层打印细胞或细胞材料复合物形成组织器官,如3D打印血管、肝脏、肾脏等。

早在2015年,烟台山医院就开始借助3D打印技术辅助完成复杂骨盆骨折手术
烟台山医院为烟台市骨科医学中心,其骨科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开设有创伤、脊柱、关节、手外、骨肿瘤、小儿骨、运动医学、足踝外科、综合骨科、骨病与慢病科等8个专业,共12个病区,专业划分与国际接轨。目前拥有床位430张,医生143人,年手术量 14000余台。在规模、学科建设、技术水平、科研教学能力等各方面,均居于区域内领先位置。2016年烟台山医院在全省率先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到目前医院共完成机器人辅助临床手术600多台,手术质量、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今年6月27日,烟台山医院又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嘉兴市第二医院三地协作,完成了全球首例5G+骨科机器人多中心联合远程手术。在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烟台山医院获得国家工信部、卫健委联合授予的“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联盟单位”称号。
3D打印技术骨科临床实验中心在烟台山医院建成后,医院将依托其骨科雄厚的技术势力和持续的发展势头,与北京市3D打印骨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携手,开展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研究与临床应用,3D打印数字模型的建立与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研究,3D打印技术在骨关节置换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提升烟台山医院骨科的技术水平,辐射带动周围医疗机构骨科的发展,切实满足骨病患者的治疗需求,让骨病治疗更加个性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