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我在海里游泳,看到海蜇从身边游过去了,感觉我也没碰它,怎么就被蜇伤了呢?”8月10日晚上,烟台山医院北院急诊科分诊台,这已经是护士接待的第18个被海蜇蜇伤的患者了。
“我今天一天都在处理被海蜇蜇伤的患者,胸牌用来给患者刮皮肤表面残留海蜇,一直就没戴上过。”急诊外科程浩大夫说,今年被海蜇蜇伤的患者尤其多,有外地游客,也有本地居民,有时候给前一个患者刚处理完伤口,诊室就等了2、3个被蜇伤的患者了。“这时候倒是能节省点时间,可以同时给他们讲注意事项。前几天还有一家三口同时被蜇伤过来就诊的。”程浩无奈道。经过询问,被蜇伤患者集中在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和烟台山下海边,因这些地方游客比较多,所以受伤较为集中。

被海蜇蜇伤1小时后
烟台作为海滨城市,每年夏天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尤其最近天气炎热,好多家长都喜欢带孩子到海边玩。但是,在娱乐的同时,也要警惕海里的透明杀手——海蜇。被海蜇蜇伤,轻者皮肤瘙痒、疼痛、红肿、瘢痕形成,重者可能会致命。
11日上午,来烟台旅游的李女士就因被海蜇蜇伤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在给患者处理伤口时,患者自述头晕。当时值班的李健大夫立即将患者送至抢救室,经过半个小时的抢救,患者的血压慢慢回升至正常,后续留观了12小时后离院。“幸好就诊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女士心有余悸地说。
被海蜇蜇伤后应该如何处理呢?
一、局部处理
1.被海蜇蜇伤后应立即上岸,反复用海水冲洗被蜇伤部位,切勿用淡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以免引起刺细胞破裂,导致毒素大量释放而加重病情;
2.用银行卡、胸牌等硬纸板沿一个方向小心刮去留在皮肤表面的海蜇触手等残留物质。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以免二次致伤;
3.局部可以使用肥皂水、洗手液、5%—10%碳酸氢钠溶液或明矾溶液反复冲洗或湿敷受伤处以中和毒素,减轻症状,勿用醋酸、酒精、热水冲洗,避免加快毒素释放;
4.去除触手和刺丝囊后用热水浸泡蜇伤部位,水温为40~50℃,持续 20分钟;
5.局部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或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
二、全身治疗
1.抗过敏治疗:常规可采用氯雷他定片、非那根、苯海拉明等抗过敏治疗,也可以选择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
2.对症药物:海蜇蜇伤常累及多系统,出现胃痛、心慌、头痛等症状,需要对症治疗;
3.预防破伤风:根据伤口情况和既往主动免疫史,必要时接种破伤风疫苗;
4.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时应立即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抗休克,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如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
三、如何预防
1.海蜇是一种趋向淡水的生物,避免雨后去海里游泳;
2.在海里遇到海蜇时,要尽量远离,断裂的海蜇触手也可能蜇伤皮肤;
3.遇到海蜇时,不能直接抓或捞取,即使是已经死亡的海蜇,仍然可能刺伤人;
4.海上作业者要戴好防护工具,穿上全身游泳衣,不要直接接触海蜇;
5.有条件者可应用针对海蜇蜇伤的防护剂。
北院急诊科负责人柳海滨表示,不同人对海蜇蜇伤后的过敏反应不同,这与海蜇的种类、蜇伤面积以及个人自身体质的敏感程度等均有密切关系。他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如果被海蜇蜇伤,一定要密切关注自身变化,一旦发生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