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一来就是十几天,垫着卫生巾总担心侧漏”“月经量突然变多,血块也多,每次结束都觉得浑身没劲儿”“B超查了好几次都说子宫内膜厚,吃了药也没见好”……
如果有女性朋友正被这些问题困扰,可别再简单归为“月经不调”了!这背后,或许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宫腔不速之客”——子宫内膜息肉。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带大家看清它的“真面目”,以及该如何科学应对。
真实案例:46岁女性月经异常数月,元凶竟是它
46岁的李女士,最近几个月被月经折磨得苦不堪言。原本一周就能结束的月经,如今动不动就持续13天,量还比以前多了不少。长期出血让她患上了贫血,稍微动一动就觉得乏力、头晕,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她赶紧到医院就诊,多次超声检查都提示“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医生先给她开了地屈孕酮(一种常用的孕激素药物),希望通过药物调节来改善情况。可坚持用药后复查,内膜增厚的问题依然存在,月经也没恢复正常。
鉴于药物效果不佳,李女士到烟台山医院东院妇科就诊时,医生建议她做一次宫腔镜检查。就是这个检查,帮她找到了“罪魁祸首”——原来她的宫腔里长了多个子宫内膜息肉!更幸运的是,宫腔镜不仅能精准查出兴风作浪的元凶——息肉,还能在检查的同时,通过微创方式把息肉切除。手术顺利完成后,困扰李女士数月的月经问题终于解决了。
关于子宫内膜息肉,这3个问题要搞清楚
1.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简单说,它就是长在子宫腔内的良性赘生物,像宫腔内壁上多出来的“肉疙瘩”。虽然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的,但它却会“捣乱”——最常见的就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比如月经淋漓不尽、经期延长、经量增多,部分人还可能出现非经期少量出血,长此以往,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
2.为什么吃了药,息肉还是没消失?
很多人会疑惑:“医生开了调节激素的药,为啥息肉还是没好?”
像案例中用到的地屈孕酮这类孕激素药物,主要作用是调节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但对于质地较韧、基底较宽的息肉,药物往往难以使其完全脱落排出,因此复查时内膜依然显厚,月经异常的问题也得不到根本解决。
3.宫腔镜检查/手术优势有哪些?
既然药物不是万能的,那宫腔镜为什么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要说说它的4大优势:
诊断“金标准”:宫腔镜能通过自然通道进入宫腔,就像给医生装上了“火眼金睛”,能把宫腔内的情况清晰地放大显示在屏幕上,息肉、内膜增厚等问题一目了然,不容易漏诊。
微创无伤口:不需要开腹,全程经阴道、宫颈等自然腔道操作,术后体表看不到任何伤口,对身体的损伤更小。
精准护内膜:手术时能精准定位息肉位置,只切除病灶,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的子宫内膜。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能减少对未来怀孕的影响。
恢复超快速:手术时间通常不长,术后恢复也快,一般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多数人很快就能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医生提醒:出现这些情况,别犹豫,及时就医!
最后,想给所有女性朋友提个醒:
如果长期存在月经异常、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或异常,尤其是用了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妇科就诊,和医生详细沟通情况。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检查结果和症状,判断是否需要做宫腔镜检查,帮患者早日明确病因,摆脱困扰,守护宫腔健康。
告别“淋漓不尽”的月经,从精准诊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