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东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成立慢阻肺管理(以下简称慢管)小组,医护一体化协调沟通,正式推出以全周期、多维度、强互动为特色的慢阻肺规范化管理,构建“诊—治—管”闭环体系,为患者打通一条从确诊到康复的“绿色通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背后,隐藏着疾病管理中的诸多痛点:患者诊断晚、治疗依从性差、康复措施缺失、出院后失访率高,导致病情反复加重,个人与医疗系统均承受沉重负担。此次东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打破科室壁垒,强化流程协作,确保患者获得无缝衔接的管理体验。
关口前移 确诊与建档“零时差”
科室与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实现高效协同,一旦患者肺功能报告数值达到慢阻肺标准,肺功能技师会将报告发到慢管群,慢管护士根据CT报告和病史与主管医师复核,实现确诊即建档。此举将管理起点大幅前移,确保每位患者都不被遗漏,从源头上抓住管理先机。
院内宣教 打造“知行合一”的康复课堂
住院期间是扭转患者认知与行为的关键窗口,科室将管理措施制度化,增强趣味性。
1.健康大讲堂。护士长和慢管护士每周二下午开设互动式讲堂,改变以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单向灌输,鼓励患者提问、分享,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2.趣味化呼吸康复。慢管护士床边指导患者吹气球,以锻炼呼吸肌力量,运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锻炼肢体力量,带领慢阻肺患者做八段锦养生操以增强肺部通气能力改善身体气血运行,将枯燥的康复变得生动有效。
3.“武器”精讲。深入浅出地宣教吸入药物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确保患者将治疗的“武器”真正握在手中。
延续护理 架设出院后“暖心桥梁”
出院前慢管护士给慢阻肺患者发放个人档案袋,出院后慢管护士定期回访,为患者解答吸入剂疑惑、指导患者居家康复自我管理方法、教会患者如何自我识别病情急性加重等,确保患者出院不离管,关怀不中断,有效降低了患者疾病的急性加重与再入院风险。科室通过电话、微信群和门诊复查再指导构成三位一体的延续护理,真正使患者自我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本次科室以慢阻肺病种为突破点,积极构建呼吸系统慢病规范化管理,并通过此项目的开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培养出一支专业的医护管理团队。未来,科室将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其它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管理体系,最终实现呼吸慢病管理的全面覆盖与提升,守护患者呼吸健康。